-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调查:延误就诊普遍 因缺少同伴陪伴面临困境
- 亲子关系丨养育方式如何塑造孩子的心理韧性
- 开学季,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2步判断孩子是否出现心理问题
- 调查:51.8%的中国年轻人认为婚姻不重要 女性更不愿结婚生育
- 心理百科|运动是打开抑郁青少年心灵的钥匙
- 瘦身后为何也痛苦? 五大“陷阱”引发减肥者心理障碍
邮箱:128@zsxinli.cn
手机:1388888888
电话:400-123-4567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鹏兴社区国威路192号鹏兴花园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调查:延误就诊普遍 因缺少同伴陪伴面临困境
中国网心理中国9月23日讯 “延误就诊非常普遍。29.31%的家长在孩子发出四次以上的请求后才带去就诊;只有不足三成的家长会在孩子首次发出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带其就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发布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现状及康复困境研究》显示,12%的家长会在孩子出现症状一周之内带孩子求医,23.3%的家长会在一周到一个月之内带孩子就医,25.4%的家长会在3个月内带孩子就医,14.9%的家长会在3~6个月内带孩子就诊,还有22.4%的家长会在半年后带孩子就诊。
调研发现,家属缺乏心理健康常识以及不知如何求助是延误就诊的主要原因。提示公众,早期识别和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延误就诊的影响因素
在此次对就诊延误影响因素的调研中,其中有六项因素的得分超过了中位数3,从高到底依次是“家属缺乏心理健康常识”“不知怎样或到哪里求助”“治疗资源不足”“费用过高”“受到偏见/歧视/被议论”以及“不知道求助会发生什么”。“认为心理疾病没必要治疗”以及“交通不便”是排名后两位的影响因素。
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困境
多数青少年抑郁患者因缺少社交团体和治疗支持而面临困境:目前康复的压力主要由家庭承担,家校社协同的格局尚未形成;休学过程中,缺少同伴群体的陪伴,网络成为青少年患者的主要社交方式等。“病程反复”紧随其后,“对孩子休学和治疗的时间成本”位列第三。“费用过高”和“孩子不配合”的困难程度排名最后两位,但也显著高于中位数。
青少年复学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所有的困境中,“无法适应复学后的学习压力和标准化管理”位列前茅,“无法融入新环境和人际关系”次之,“主观上未做好准备”排第三。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辛理